黨史如明燈,照亮前行之路;黨史如號角,激發奮進之力。3月份以來,烏蘭集團黨史學習教育扎實起步、有序展開,從集團總部到下屬廠礦,以中高層管理人員為重點,面向全體員工開展,班子成員帶頭學習,書記動員輔導,普通員工積極參與,一堂堂授課深入透徹,一場場討論表達感恩……
烏蘭集團純糧酒廠按照“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要求,以聚焦消費者所需,提高烏蘭酒品質,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原則,于4月18日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顒犹貏e邀請了呼、包、鄂三地的部分文化名人、新聞媒體人及純糧酒直營店負責人走進烏蘭純糧酒廠,讓他們親眼目睹烏蘭酒釀造的全過程,接受人民群眾及新聞媒體的監督。通過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腳踏實地為廣大消費者“辦好事”,為企業高質量發展“開新局”。
黨史學習教育暨品牌質量研討會現場
上午八點半,全體黨員面對黨旗重溫了入黨誓詞,在觀看了大型黨史文獻紀錄片《中國共產黨歷史》后,大家結合工作暢談感受,表達了永遠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的心聲。新老黨員一致認為,每次重溫入黨誓詞,總是充滿激情和豪邁;回顧黨的百年歷史,再一次被革命先烈為了民族的獨立與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事跡深深感動,中華民族“站起來”何其艱難,“富起來”多么不易。作為在民營企業工作的共產黨員,要時刻牢記初心和使命,遵循“做好人、釀好酒”的職業操守,腳踏實地地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回報社會的具體行動,就是在為黨的事業添磚加瓦。在熱烈的暢談中,大家情不自禁地揮舞起手中的黨旗和國旗,共同唱起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重溫入黨誓詞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與會嘉賓在酒廠人員的陪同下,饒有興趣地走進了釀酒車間、制曲車間、貯酒庫和葡萄酒莊等角角落落。大家你問我答,談笑風生,仔細了解和目睹了烏蘭純糧酒、葡萄酒的生產流程,興高采烈地品嘗了不同年份、不同度數、不同種類的烏蘭酒。
品鑒剛出鍋的原酒
離開酒香氤氳的生產廠區,大家回到會議室,開始了品牌質量研討會。主持人開門見山:在舉國上下紀念建黨100周年、全面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之際,烏蘭純糧酒廠舉辦這次活動,就是通過大家的親眼見證和現場感受,進一步了解烏蘭集團、了解烏蘭酒,為持續提高烏蘭酒的品質提出更多的“金點子”“好主意”,用實際行動賡續紅色精神,扛起民營企業應有的擔當。
近年來,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烏蘭酒憑借品質和美譽度走出了內蒙古、走向了全國,并產生了較好的影響,取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特別是深受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消費者的喜愛和信賴。烏蘭純糧酒多次榮獲全國白酒評委年會“感官質量獎”和“酒體設計獎”;2015年榮獲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100周年國際金獎;烏蘭葡萄酒在第十一屆亞洲葡萄酒質量大賽上榮獲“消費金獎”“質量銀獎”。
葡萄酒莊里的感覺就是不一樣
集團副總經理劉娥說,烏蘭集團是在黨的領導和支持下成長起來的地方民營企業,20多年來,始終堅持“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走正道、講正氣、做奉獻”的原則,始終將承擔社會責任、造福一方百姓作為企業的崇高使命,烏蘭集團成長的每一步都離不開黨的好政策,烏蘭酒能夠獲得這些殊榮,同樣離不開各級黨政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
酒廠黨支部書記秦國強說:烏蘭純糧酒廠能得到社會的肯定,能夠健康地發展,是因為我們烏蘭集團有一個政治站位高、視誠信為生命的領導班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玉良每次到酒廠檢查指導工作,首先強調的就是“做好人、釀好酒,酒品就是人品、商道就是人道”,而且也是逢會必講。
發酵車間也“醉人”
參會的文化名人、媒體記者、直營店的負責人對酒廠嚴把質量關、以誠信鑄造品牌等方面給予高度評價。大家圍繞生產工藝和今后如何發展而敞開胸懷,各抒己見,建言獻策。
呼和浩特市政府文化顧問,先后擔任內蒙古電視臺文藝部主任、藝術總監的郭子杰說:我父親曾是50年代自治區一個國營酒廠的廠長,小時候經常跟著父親去酒廠,至今還記得那時候酒的味道。參加工作后,多次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酒廠參觀、錄制節目,但怎么也找不到童年時代的那種酒味。今天走進烏蘭純糧酒廠,終于聞到了記憶中的酒香。
內蒙古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王曉泓說,這次親自看了釀造的全過程,感到特別高興?!熬坪靡才孪镒由睢?,希望加強宣傳,讓更多人知道內蒙古有這么好的純糧酒。
來自包頭市的內蒙古著名作家、攝影家、書法家譚士俊說:參觀了烏蘭純糧酒廠,感覺特別新鮮,酒香四溢。他在現場激動地朗誦了自己即興創作的詩歌《烏蘭酒飄香》,博得了滿堂喝彩。
到場嘉賓普遍認為,自古以來“詩酒一家”,建議烏蘭純糧酒廠不斷加強與文化、旅游的融合,通過各種文化活動進行宣傳推廣,不斷豐富文化內涵,讓烏蘭純糧酒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成為內蒙古酒業界的一張重要名片。
集團副總經理梁耀義代表集團黨委、董事會對各位文化名人、新聞工作者犧牲周末休息時間,參加酒廠的黨史學習教育暨品牌質量研討會表示感謝。他說,大家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建議,既是對純糧酒廠的鼓勵,也是對廣大消費者的負責,讓我們的員工零距離感受到了文化工作者為人民代言、為時代書寫的優秀品質,感受到了新聞工作者與黨和人民同呼吸、與社會共進步的時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