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懷揣一腔熱血,灑向黑色的海洋,他在黑色的土地上,唱響屬于自己紅色的青春旋律。從一個剛出校門的小伙子轉變為一名勤勉務實的煤礦工作者,從懵懂無知的少年成長為煤礦的優秀青年。他把青春年華獻奉獻給了機電設備維修事業,用扳手敲打出動聽的旋律,在崗位上書寫著屬于自己的人生。
2014年,徐喬進入集團公司溫三號煤礦從事井下電工工作。4年來,他用踏實敬業的態度和勤勞奉獻的精神扎根在生產一線。2018年4月,因工作需要徐喬被調入后溫家梁煤礦從事電工工作,他勤學不輟,刻苦鉆研,由于工作能力突出,被提任為煤礦機電科長。身份的轉變使得他既要深入煤礦一線做好供電安全工作,還要協助機電副礦長做好煤礦機電技術管理工作。每天他都要反復熟讀機電技術類相關書籍,提升操作水平和管理能力,雖然工作忙、壓力大,但他更珍惜單位提供的這個平臺。
后溫家梁煤礦周邊毗鄰礦井較多,因此輸電線路較為復雜。為了保證煤礦正常用電及毗鄰礦井的供電安全,他每天都按照要求,巡查供電線路及其附屬設備的完好性和防護工作是否到位。雨季來臨時,采坑的積水量增加,而火區的滅火工作也要進行。他不僅要考慮采坑積水會不會影響煤炭的正常發運,還要考慮如何充分利用積水進行火區滅火。有天凌晨1點多,累了一天的他剛洗漱完,突然采坑內的安全員打來電話,火區滅火的水泵發生故障不能正常運轉,他迅速換上工作服,便和另外一名電工前往采坑區。經過現場排查后,發現是水泵線圈出現故障,必須更換水泵才能重新供水。當時已經是凌晨2點,但他們想都沒想,擼起袖子就是干,爭分奪秒搶時間,確保了水泵的重新運行。工作雖然辛苦,但徐喬總覺得年輕人就應該吃苦耐勞,在實踐中不斷地磨練自己,讓自己更快的成長起來,這樣才能成為煤礦的頂梁柱。
采坑滅火、灑水降塵需要大量的水資源,而煤礦水資源相對緊缺,滅火、灑水降塵工作受到很大制約。經煤礦領導與昊達煤礦協商,決定從昊達煤礦做一項引水工程,由徐喬協助施工隊完成引水管路的鋪設,同時后期管路的維護工作也由徐喬負責,此項工程極大解決了煤礦用水難的問題。但某次因其他施工方施工不當破壞了輸水管路使煤礦生產供水突然停止,要想盡快恢復生產,就必須在備用水源用完之前恢復正常供水。短時間內要完成如此艱巨的任務是對機電工作人員一次巨大的考驗。此次施工需進行開挖、抽水、焊接、回填等大量工作,由于水流較大,對整體施工造成很多困難。但徐喬沒有猶豫,他帶領著機電工作人員迅速拿起鐵鍬開始搶修,鐵鍬清理不了的地方就用雙手清理,清理過程中污泥不時的濺到臉上、身上,但這些都阻擋不了他們身上的干勁兒,經過幾個小時的奮力搶修,終于修好了損壞的部位,使供水管路恢復正常運行。
徐喬在小發明、小創造、修舊利廢等方面也獨具匠心。材料庫堆放著很多廢舊彩鋼板和角鋼,他便主動將所有廢舊彩鋼板、角鋼重新規整,拼裝、焊接制作了工作車間、露天材料庫和一間三百平米的遮陽棚,同時利用廢舊材料在煤礦工業廣場蓄水池安裝了升降式斜坡軌道,在機修區設置了安全檢修隔離帶等,修舊利廢累計為煤礦節約近5萬元,還極大地提高了機電科日常的工作效率。
他勤勞勇敢,任勞任怨,他從一而終,永不放棄,他將“盡力做好一件事,實乃人生之首務”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他樸實、本色,默默地盡職盡責,以實際行動譜寫了煤礦工人奮斗的篇章。
文/圖 袁建龍